News Center
株洲晶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產教融合校企業合作發展規劃(2021-2023年)
株洲晶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產教融合校企業合作發展規劃(2021-2023年)
時間:2022-05-09 11:29:43
為進一步推動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作用,強化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帶動作用,按照《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發改社會〔2019〕590號)的工作部署,和湖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文件、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有關工作的通知》(湘發改社會〔2019〕934號)文件精神,株洲晶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創新,積極探索,致力做好帶頭引領作用,以謀求“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促進產學研相結合?,F結合本公司實際,特將株洲晶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來三年(2021-2023)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規劃如下:
一、發展現狀
(一)公司基本情況
株洲晶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冊資金2000萬元,是一家集設計開發 、生產制造 、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生產液晶顯示器及液晶顯示模組(LCD&LCM)的高新民營企業,2017年被授予“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2019年12月被授予“市級工業設計中心”,2020年6月被省工信廳明確為“新型顯示器件子產業重點企業”,2020年被株洲市授予“文明單位”,2021年,獲評湖南省建設培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2021年11月23日被省企業上市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納入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2022年4月被省工信廳確定為“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
公司下設研發、制造 、質量、資材、營銷 、財務、行政七大中心 ,目前有員工970人。具有雄厚的生產技術力量,擁有一批長期在LCD 行業從事技術和管理的優秀人才 。目前擁有堅強的技術團隊65人,善于管理的團隊50人,其中15年以上的技術創新人員23名、15年以上的同行業管理人員29名。本科及以上學歷35人,??茖W歷74人,為公司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提供了堅強的實力保障。公司研發團隊專注產品研發,目前已經取得2項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另有2項發明專利正在公示期。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環境管理體系,嚴格按照ISO9001質量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管理,擁有先進的全自動檢測設備,完善的產品檢測手段和質量保證體系,保證產品的質量滿足客戶的要求。公司成立至今,一直注重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公司先后成立了深圳辦事處 、福建市場部、浙江永康市場部和江蘇市場部,未來公司將分別在茶陵和株洲建設新的產業園區,增加LCD、LCM和ITO鍍膜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預計到2024年,月產能將達到58萬對,產值達3.5億元。公司秉承一流品質 、優質服務贏得客戶的信任 ,已經形成了立足湖南、深入全國、拓展海外的戰略格局。
(二)校企合作基礎
為更好地使學校專業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促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企業生產技術進步,更好地利用高等學校和企業在人才資源、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經過雙方友好協商,在科學研究、教育教學、人員培訓等校企產學研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我公司長期和茶陵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科研單位保持合作,共同開發項目,共同科研攻關,共同培養人才。
2019年以來茶陵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共同輸送210余名學生到公司進行跟崗、頂崗實習,并有36名學生通過實習后,與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長期在公司發展。
公司積極與株洲市多所技能教學院校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合作開展在職學歷教育、技能培訓、人才引進。2021年株洲晶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湖南省第二批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單位,與茶陵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合作作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企校聯合、雙師培養”。
二、發展思路
未來三年內,株洲晶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將進一步鞏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著力解決制約校企合作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積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辦學模式,堅持校企合作方針,創新校企合作機制與體制,努力實現校企人才共享、設備共享、技術共享的深度校企合作關系,全面提升學校辦學能力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三、合作院校選擇
公司將繼續鞏固原有校企合作關系,立足本地、服務本地,與以電子電工、計算機、機械設計、電氣、自動化等為主要優勢學科的大學及職業技能院校建立積極合作關系。
四、預期目標
(一)通過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模式培養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業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引進更多的優秀的、與需求相符且專業對口的學生提前進入公司實習、見習,讓學生提前了解崗位工作內容、企業文化,增進企業認同感,增加學生保留率,同時縮短公司新員工培訓周期及培訓成本。
(三)建設一體化實訓基地,打造教學實訓、技能競賽、技能等級認定新平臺。
(四)加強科研項目合作,共同開發課題、研發專利,加強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中間環節,促進科技產業市場化。
(五)引企入教,根據學校需要,推薦公司高技能、高技術人才到合作院校擔任學徒講師,同時為教師專業實際工作能力提供平臺,提高院校教學的實用性。
(六)引教入企,為企業人才培訓、學歷教育、技能等級提升、內訓師隊伍建設提供條件。
五、合作內容及方式
以建設實訓基地、打造實習基地、新型學徒制培養、科研項目合作、學術交流、雙師培養等方式,加強校企合作、推動產教融合。
(一)建設聯合培養實訓基地
充分利用公司資金、設備優勢與校方師資優勢,校企雙方共建集教學實訓、技能競賽、技能等級認定為一體的實訓基地,為職工、學生的技能提升打造平臺。
(二)打造實習實踐基地
利用公司優勢建設實習基地,為在校生提供現實的生產環境,積極承擔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企業實踐的責任,并推進實習實訓規范化,保障學生合法權益。
(三)新型學徒制培養
在公司繼續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采用“企校雙制、工學一體”,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新型學徒。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以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范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通過企校雙師、彈性學制等制度保障,培養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業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四)科研項目合作
充分借用高校的師資、重點實驗室、科研研究基地等研發平臺及社會影響力的優勢,借助高校的科研師資力量,開展科研活動。將通過課題的聯合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的共同研制開發及在制產品難題的攻克等方面展開科研合作。探索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新途徑,加強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中間環節,促進科技產業市場化。
(五)企業內訓師+校方教師的雙師培養
推進企校師資培養,一、提供教師實踐崗位,增強教師專業實際工作能力,提升校內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二、選派技術骨干到學校講授專業課程,從而使校企形成長遠的、牢固的、有實質性內容的深度合作;三、推動校方對企業內訓師的培養,提高公司內訓師的教學能力、經驗內化能力。
(六)校企深度融合
加強就業推薦、員工培訓合作;校方借助繼續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教育教學資源優勢,按照公司要求,為公司員工學歷提升、技能鑒定、崗前培訓等提供條件。
六、保障措施
(一)資金保障
在合作項目中,做到項目資金??顚S?,嚴格按照項目批復的建設內容及資金用途使用,嚴格把控資金關,內部定期檢查,嚴禁項目資金截留挪用,確保資金安全運行。
(二)職責明確
與合作院校簽訂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保障學生、企業、學校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溝通
校企合作過程中,公司與合作院校要定期進行溝通,就人才培養、項目實施、基地建設、學術交流進行不斷的改進,促進雙方共同提升。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切實做好帶徒師傅后備培養工程,同時加強校企合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培訓任務,著力提高培訓人員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改進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
(五)利用好政府相關政策支持
在現有一系列政策基礎上,積極爭取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包括高校合作平臺搭建、校企合作資源支持,建立企業與學校共贏長效機制,合力構建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
(六)健全組織機構
校企雙方共同成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各對應部門負責人為工作組成員,負責規劃編制、立項、實施和協調管理等工作,同時明確合作考核責任及目標,確保產研合作規劃的順利落實。
(七)規范工作流程
進一步規范校企合作工作流程,完善校企合作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保障學生、企業、學校的合法權益。